化环学院环境监测和毒理学团队在《Coordin. Chem. Rev.》《Sci. Total Environ.》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发布者:高倩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300

近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监测和毒理学团队在《Coordin. Chem. Rev.》《Sci. Total Environ.》及《Int. J. Biol. Macromo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团队负责人朱美庆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杨晓凡副教授和安徽农业大学王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

为了从细胞器层面推动荧光探针技术在环境监测与毒理学领域的应用,该团队系统综述了细胞器靶向荧光探针的合理设计、传感性能优化及其在成像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该领域现存的挑战和未来可期的发展方向。细胞器靶向荧光探针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观察细胞器内部微观环境的新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内生理和环境毒理学过程。这些探针的发展和应用将推动细胞生物学和环境毒理学领域的进步,为未来细胞器层面的生理生态过程和环境毒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相关成果以“Advances in fluorescent probes for targeting organelles: Design strategies, applications and perspectives”为题在《Coordin. Chem. Rev.》上在线发表,文章DOI号为https://doi.org/10.1016/j.ccr.2024.215893

Coordin. Chem. Rev.》创刊于1966年,是目前化学学科权威性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该刊重点刊登配位化学相关的金属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重要的综述性论文。该刊2023年最新的影响因子IF20.6CiteScore值为33.3,是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针对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相继开发了用于检测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多种荧光探针,解决了实时可视化HeLa细胞及斑马鱼中重金属离子分布的技术难题,进而为可视化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提供技术支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Sci. Total Environ. 2023, 874, 162460ESI高被引/热点论文)和Ecotox. Environ. Safe. 2023, 262, 115127上。


  


此外,为进一步研究手性污染物对生物诱导的氧化应激效应和分子毒理学机制,通过选择HepG2细胞以及模式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溶菌酶)来模拟手性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机制以及对机体产生的氧化应激对映体选择性机制,建立了预测手性污染物环境行为和评价手性污染物对映体选择性微观毒性的新方法,明确了手性污染物微观毒性及在靶标环境中的累积效应,为预测手性污染物对映体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趋提供技术支撑,为其在生物体中的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nt. J. Biol. Macromol. 2024, 266, 131246中科院一区),Pestic. Biochem. Phys. 2023, 197105696中科院一区)和Int. J. Biol. Macromol. 2023, 240, 124541中科院一区,ESI高被引)。



上述工作中环境监测和毒理学团队负责人朱美庆副教授均为第一/通讯作者,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2207489, 3207246432372611)、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项目(2023AH03001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No. 2208085Y07)等资助。


 

/图:朱美庆;审核:徐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