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位产业,安工程在行动——科技创新篇

发布者:高倩发布时间:2024-05-24浏览次数:13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3年6月21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提出万亿级汽车“首位产业”定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主动服务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学校依托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对接省内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制定了《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全面推进七项工程建设和二十一项重点任务。聚焦汽车产业重大关键“卡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整合现有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将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与地方汽车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深入产线车间、研讨技术难题、“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真题出车间、答案在实验室”的研发模式逐步形成。

引才聚智,充分发挥人才科研优势结合产业政策,学校制定了“人才招聘汽车专线”,由校领导带队赴汽车领域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成效明显;选派“科技副总”,深入首位及新兴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汽车产业头部企业。据悉,安工程共选拔了124位教师担任相关企业技术副总、工程师、项目主管、技术顾问等岗位,高校教师深入企业车间已成为校企合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直面痛点,校企协同推进共性技术攻关截至2024年3月,来自奇瑞汽车的20余项技术难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立项。学校和企业联合设置引导经费,校领导和企业技术专家密切跟踪。以解决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为目标,一系列项目成果不断涌现。在校企联合设置产学研项目的基础上,校企联合申报的重大攻关传来好消息。由奇瑞和学校联合申报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成功获批,项目总经费425万元。该项目瞄准“场景驱动+AI场景重构与规控”相融合的智能驾驶AI模型的“企业产业化”落地实际需求,有效解决了智能驾驶道路场景多变、适应性难及运行域不连续的难题。据了解,由学校博士教授和企业高工联合组建的团队,充分发挥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汽车产线平台优势,共享科研成果,不断催生高价值成果落地转化。

校企联手,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校企联合申报的“纯电动汽车铝基框架车身高效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该项目突破了铝合金结构件高效低成本关键技术,形成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实现了车身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并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联合申报的“汽车高性能空气悬架系统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安徽省科技奖二等奖。该项目解决了阻尼器升温、磁流变液静置沉降问题等问题,相关产品已在东风柳汽、中恒天、亚东工业等多家企业应用并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25亿元。目前学校已储备40余项优秀科研成果奖培育项目,待技术成果进一步熟化后,可产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力发展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校将继续坚持以“首位服务”推动“首位产业”,不断提升与汽车、新能源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首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陈静;审核:王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