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第三次党代会】社会合作篇:“校政企”齐聚力 合作共赢闯新路

发布者:高倩发布时间:2024-08-08浏览次数:58

编者按:安徽工程大学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谋篇布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社会合作、国际交流、校园文化、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涌现出一批先进组织和个人,为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营造良好氛围,喜迎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学校党委宣传部推出【喜迎第三次党代会】专栏,回顾过去5年的耕耘与收获,展望美好未来与辉煌!本期展示学校在社会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效。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重点企业需求,持续完善合作工作机制,不断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新模式。

校地合作谋新篇学校将助力地方发展作为重要职责使命,推动人才、科技、学科优势与地方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精准全面对接,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贡献力量积极发挥芜湖市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作用,围绕安徽省首位产业及芜湖市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与芜湖市政府深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工程师学院建设等合作,产教融合成果持续增长。5年来,与芜湖市及县区、铜陵市、六安市宿州市15个省内地市、县区地方政府新签、续签战略合作项目25项累计获得扶持发展资金超5000万元与芜湖市鸠江区共人工智能研究院、与芜湖市繁昌区共建3个产业领域方面的技术研究院、与芜湖市南陵县共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学校与繁昌区人民政府签订新一轮校地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开新局。与海螺集团、安徽叉车集团、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30余个大型国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共建研究院、人才培养、开设冠名班、资助奖教学金等方式,全面开展合作贯彻“学校布点、学院设点、团队蹲点”整体思路,围绕地方重点产业持续推进“一院一中心”布局,助力学院地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同时围绕区域支柱产业,持续构建“一区域一中心”,围绕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对接链长单位,创新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地方政府、领军企业共建研究院(实验室)和技术转移分中心20余个,实现“一院一中心”全覆盖。建立“产学研企业行”和“企业校园行”活动常态化机制,产学研合作呈现良好态势,标志性大项目不断涌现,产学研合作经费实现连年翻番增长,在2024年安徽省科技创新“赛马”中持续位列省内高校第一方阵。

 (学校与楚江新材共建“天鸟碳基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科技副总”赋新能。出台《安徽工程大学选派教师任职企业“科技副总”实施办法》,制度化推进“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教师工程能力,赋能工科人才培养,助推学校与企业双向奔赴、协同发展。2024年6月17日《安徽信息专报》以《安徽工程大学积极选派“科技副总”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为题进行了专报。聚焦首位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重点支柱产业,共选派59名“科技副总”赴芜湖、合肥、宣城、黄山等地的55家企业开展工作,涉及人工智能、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环境化工等10余个领域,与企业签订横向项目82项,合同总额达5800余万元,进一步增进学校服务地方、打造新工科建设示范窗口的软实力。

(学校赴芜湖经开区开展优秀博士挂任企业“科技副总”聘任系列活动)

盘活资源建新功学校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学校校办企业结合学校实际,公司明确三个盘活”的发展定位:盘活科技资源,促进成果转化;盘活教育资源,推进产教融合;盘活人才资源,打造人才团队。围绕芜湖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产业成功获批“安徽未来技术研究院”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以企业合作项目和产业引导基金项目为纽带双侧发力推进研究院建设,绩效考核获得“优秀”等级,获得奖补资金2000万元围绕鸠江区“人工智能”优势产业成立“安徽工程大学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推进机器人产业集群建设依托产业引导基金项目建设,结合学校赋权改革,成立“芜湖云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芜湖先进纤维材料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聚焦B+学科建设,立足无为市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主导产业,与无为市政府等联合成立“芜湖市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学校与无为市政府签约共建大健康与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

(文图提供:科技处、人事处、社会合作处、资产经营公司;审核:王宗乾冉昆玉、刘金斌、何朝林;编辑:查桂义)